誰使用財務分析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恰恰是誰為誰做財務分析,這直接導致了分析的起點、思路、方法、詳細程度、結論和建議等方面的巨大差異。
因此,在一種情況下會有非常有用的分析和模板,但在另一種情況下,它們不會有太多的參考意義。即使是知名講師的分析課程也不會因為錯誤的觀點而對學生起作用。
針對不同的分析用戶,我們將分析分為兩個視角:外部投資視角和內部管理視角。這樣,,
閱讀材料和思考問題時,可以方便地做出基本判斷。
第一:從外部角度進行財務分析,或由財務分析師進行分析
外部角度的分析主要針對外部信息使用者,如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它們的特點是投資是主要目的,而不是改善管理。它們是根據公司既定的戰略、運營和組織安排制定的。對管理者的影響是通過資本市場的壓力或激勵,但不能直接應用于內部管理。
這種分析方法可以稱為外部分析師的分析方法,因為其宏觀、行業、戰略和價值構成所占比例較高,且主要由外部人士使用。
例如,在這一前提下,其分析的出發點是分析公司的交換價值,其思路是探索這一價值在公司發展和決策過程中的變化。在技術上,以各種估值為主要手段,對各種比率、組織、戰略和風險的分析都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用戶可以看到(分析師級別越高,越早發現各種跡象)公司價值的變化,
并做出購買或出售、購買股票或債券、購買多少以及如何利用現有投資組合分散風險等決策。
當然,公司董事會層面也需要研究此類分析,以了解外部人士如何評價公司并影響自己的決策。
然而,對于管理層來說,這種分析用處不大,因為管理層的權威和重點決定了他們只能像現有公司的螞蟻一樣一點一點地改進,
而不是像股東一樣用腳投票。他們的工作是改進,而不是選擇。
從外部角度的分析有很強的技術規則,也就是說,
大多數目標企業可以采用一套以財務為中心的方法進行分析,如指標體系、項目總體趨勢圖,甚至結合財務風險和操作風險的評估模型。困難在于整合非財務事項,并找出其對價值的影響。
第二:從內部管理的角度進行分析
本分析的目的是支持公司管理層,主要用于以下目的:
1.鑒于公司業務日益復雜,內部分工和授權水平日益復雜,管理者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
不能也不需要在業務層面對公司有詳細而深刻的了解。此時,財務分析的第一級目標是向服務對象(按照效率、及時性和重點原則)展示公司的整體情況,以便他們能夠隨時了解公司的情況。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管理層并不清楚該公司。這種假設是錯誤的。至少他們不容易理解事物的影響和關系,這取決于財務分析。
2.此外,我們還應通過分析向管理者強調公司的運營風險和問題。
這里的問題主要是管理層的問題。我們可以發現系統性的例外(風險和問題),并開始改進,甚至進行戰略變革。
3.進一步,通過分析,我們也可以找到問題的原因。在準確界定問題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向管理層提出良好的改進方法,以便管理層能夠快速做出日常管理決策。這應該基于分析師對公司的理解以及財務以外的一些能力。
4.此外,財務分析師可以適當地推廣他們的建議,跟蹤并報告改進情況,從而為公司創造價值。
當然
內部管理支持分析還包括決策支持分析。在這個層次上,它類似于外部分析。
從內部角度進行的分析是深入細致的,為日常管理服務。
這就注定了不能重點分析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收益率、市盈率等主要指標;重點研究企業發展中的管理問題。因此,不同公司的內部分析在表達形式和關鍵定義上差異很大。許多模型不容易移植是正常的。
另一個重要的一點是,許多人(分析師)已經研究了外部分析的框架和結構;然而,很少有人關注內部分析的系統能力(這并不取決于管理者或財務分析師的個人能力,即使他們的能力不是很好,也不妨礙分析作用的發揮),但這是企業管理者最需要的。
[我要更正錯誤]責任編輯:
于飛